今年小寒時間幾點幾分幾秒
小寒節氣特點
天氣變冷了,但還不冷。俗話說“寒在三九”,因為隆冬的“三九”基本都在這個節氣之內,所以有“小寒勝大寒”的說法。在輕度寒冷季節,我國大部分地區都進入了嚴寒期,土壤結冰,河流結冰。此外,北方冷空氣持續南下,天氣寒冷。人們稱之為“幾個寒冷的日子”。雖然中國南方沒有北方冷,但氣溫也明顯下降。在南方,最冷的時候是小寒和下雨和刺痛之間的時間。天氣冷的時候又干又冷,但雨后又濕又冷。
小寒節氣的含義
小寒是表示氣溫冷暖變化的節氣,標志著季冬時節的正式開始,小寒也是天氣寒冷但還沒有到極點的意思。小寒是冬季的第5個節氣,也是24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,,時間是公歷的1月5日-7日之間。
小寒節氣的寓意是什么
小寒代表著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。小寒是天氣寒冷但還沒有到極點的意思。小寒時節,太陽直射點還在南半球,北半球的熱量還處于散失的狀態,白天吸收的熱量還是少于夜晚釋放的熱量,因此北半球的氣溫還在持續降低。
小寒節氣的飲食習俗
南京吃菜飯
古時,南京人對小寒頗重視,但隨著時代變遷,現已漸漸淡化,如今人們只能從生活中尋找出點點痕跡。到了小寒,老南京一般會煮菜飯吃,菜飯的內容并不相同,有用矮腳黃青菜與咸肉片、香腸片或是板鴨丁,再剁上一些生姜粒與糯米一起煮的,十分香鮮可口。其中矮腳黃、香腸、板鴨都是南京的著名特產,可謂是真正的“南京菜飯”,甚至可與臘八粥相媲美。
老南京講究吃菜飯,其來源估計與天冷進補有關系。所謂菜飯就是青菜和米飯一起翻炒,加入咸肉、香腸、火腿、板鴨丁。其中矮腳黃、板鴨都是南京的著名特產,極具南京特色。這些在今日看似平常之物,過去則是家庭條件較富裕的人們才能享用的,經濟條件不太好的人家是舍不得加肉的,會往菜飯里埋一勺豬油,那時候平時飯菜沒有多少油水,因此“豬油拌飯”吃起來格外香。
臘八粥
小寒節氣中就有一重要的民俗就是吃“臘八粥”。臘八在小寒節氣前后,在這個時候吃一餐內容如此豐富的熱粥,既能刺激食欲,又可以增加機體熱量,起到暖胃消寒的作用。
《燕京歲時記》中記載“臘八粥者,用黃米、白米、江米、小米、菱角米、栗子、紅豇豆、去皮棗泥等,合水煮熟,外用染紅桃仁、杏仁、瓜子、花生、榛穰、松子及白糖、紅糖、瑣瑣葡萄,以作點染?!鄙鲜鍪称肪鶠楦蕼刂?,有調脾胃、補中益氣、補氣養血、驅寒強身、生津止渴的功效。朋友們可根據自己的飲食習慣以及身體狀況選擇臘八粥的配料,熬出的臘八粥會更適合自己的體質。
廣東吃糯米飯
廣州傳統,小寒早上吃糯米飯,為避免太糯,一般是60%糯米40%香米,把臘肉和臘腸切碎,炒熟,花生米炒熟,加一些碎蔥白,拌在飯里面吃。
糯米飯寓意溫暖,從年頭到年尾都暖乎乎。因為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,食用后全身感覺暖和,利于驅寒。中醫理論上來說,糯米有補中益氣的功效,在寒冷的季節吃糯米飯最適宜。
小寒盛行刷羊肉
“小寒”時是一年中氣候最冷的時候,人們很容易被風寒侵襲,抵御嚴寒最快速有效的辦法不是一件棉衣,而是一碗熱氣騰騰的羊肉湯。羊肉是溫熱食物中性價比最高的`,如果用羊肉加點當歸、山藥、胡蘿卜一起煮,加上大蔥和生姜調味,建議每周吃一次,不但不會上火,還可以暖暖地過個冬天。